發布時間: 2024/12/11 16:08
最後更新: 2024/12/11 16:08
現代社會推崇「努力」文化,將忙碌視為成功的標誌。然而,這種「瞎忙」的狀態往往事倍功半,甚至損害健康。
大家不妨學習一下擁有史丹福大學MBA學位的格雷格•麥基奧恩(Greg McKeown)所主張專準主義(Essentialism),意思是奉行「精挑、簡化、準確執行」的生活態度。
專準主義是允許自己不再對每個人説好,學習過濾所有的選項,挑選出真正必要的事物,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在真正要緊的事上,並將它做到最好,是關於「選擇做更少的事,但是活出更好的人生」的生活方式。這些跟投資理財有甚麼關係呢?
麥基奧恩的核心理念:如何以「不費力」的方式完成重要事項,避免陷入過度勞累或倦怠。一位哈佛商學院畢業生,在金融業拼命工作,卻在金融海嘯中損失慘重,幾乎資產歸零,健康也亮起紅燈。 經歷這場慘痛的教訓後,他徹底改變了生活模式。
他不再為了高薪而過度勞累,轉而以顧問的身分從事較為彈性的工作。 這不僅改善了他的健康狀況,也讓他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新創事業的投資。 令人驚奇的是,他的投資報酬率最終達到25倍之高。 由此可見,「努力可以毫不費力」:真正的成功,並非源於盲目的勤奮,而是智慧的選擇和策略性的執行。
「不費力的狀態」的核心在於提升專注力。 我們無法掌控時間的長度,但可以掌控時間的效率。 高度的專注力能最大化時間效益。 許多成功人士看似一天擁有48小時,完成的工作量遠超常人,正是因為他們懂得將時間用於最有價值的事情上,並專注地完成。
北海道大學的研究團隊觀察三個由三十隻螞蟻組成的蟻群,發現蟻群內部存在工作效率的差異。大部分螞蟻勤於日常工作,例如清潔巢穴和照顧幼蟻。 然而,部分螞蟻看似懶散,經常四處閒逛。 研究人員將這些螞蟻標記為「懶螞蟻」。
有趣的是,當研究人員切斷蟻群的食物來源時,勤奮的螞蟻顯得慌亂無措,而「懶螞蟻」卻能迅速帶領蟻群找到新的食物來源。 原來,「懶螞蟻」並非真的懶惰,而是將時間用於探索和搜尋,這項策略最終拯救了整個蟻群。 這就是著名的「懶螞蟻效應」。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投資者往往被海量的資訊淹沒,難以分辨真偽,最終迷失方向。明確的投資目標讓我們聚焦,避免漫無目的的投資。
麥基奧恩在《努力但不費力》中提出五個方法來提升「不費力的狀態」:享受、簡化、放下、休息和覺察。 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在投資過程中保持清晰的思維和冷靜的心態,避免衝動決策,想達成「懶人投資」的讀者可以細閱一下。讓我們一同摒棄無效的努力,專注於核心策略,更有效率地達成財務目標。
即將到來的聖誕節和新年假期,不妨利用這段時間,讓自己充分休息,再制定2025年的投資策略,以「不費力」的方式,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。
撰文 : 胡寶兒 Capstone 72創辦人
欄名 : 72致富法則
Kommentare